前幾天一位維基百科參與者,因為之前在維基百科眷村條目的參考外部連結欄位中,增加了自己部落格的連結,但隨後被人刪除,因此頗為不滿,覺得維基百科有政治審查,在他的部落格寫了一篇文章批評,之後一些維基人上去回應了,他又陸續寫了幾篇批評。

        我看了一連串的討論(包括維基百科上的,他部落格上的),後來也寫了篇回應,雖然爭論看起來集中在某些點上,但我覺得會產生這樣的爭吵的重點其實不是眷村條目有多少錯誤,也不是「個人部落格不能作為參考資料」是否是中文維基百科的正式方針,或者他部落格文章的政治主張上有沒問題,而是在爭端和不滿發生時,未能假定善意、缺乏溝通和尊重。

       在網路世界,人和人因為沒辦法面對面,常不能充分理解彼此的想法,所以因為意見歧義而產生誤解和不愉快是在所難免,尤其像維基百科這樣自由性高又必須協作的web2.0網站,因為編輯上的衝突產生不愉快更是常有的。

        有時候其他人對自己寫的東西作一些編輯(可能是修改或刪除),常可能沒能交待理由,或者講了理由卻不夠清楚,如果自己覺得這編輯沒道理,當然會讓人感到不快。

        這時該怎麼辦呢?在一個協作的網站上,我覺得這時首先該想的,是對方應該是因為某種理由,因為某種看法才這樣作的,即使覺得明顯地是個錯誤的作法,但也想想可能是不小心或者是因為某種誤解而作出的,無論什麼原因,對方原意還是想把百科條目寫得更好。這就是善意推定,先不要假定別人是惡意針對自己而來,而是因為其他原本正面的理由原因。

        先假定善意,再來才能心平氣和地溝通和討論。有不同的意見或不滿,不要只是放在心裡悶著或在別人背後發洩,藉由與對方溝通,才能清楚了解對方如此作的理由和想法,也告知對方自己的意見想法,彼此理解了之後,儘可以不同意對方的作法想法,也可以試圖在討論中說服對方,最後如果發現彼此都無法說服對方,也應該要尊重對方的想法,接受彼此意見不同的事實。

       有了這樣的尊重,不僅能讓彼此的討論能愉快理性而不是互罵,也才能進一步設法把引起爭端的事情解決,解決的方式也許是讓更多的人來參與討論表達意見,也許是彼此各退一步,達成彼此都還可以接受的處理方式。最後,即使因為多數人的看法與自己不同,沒能照自己的想法來處理,也因為能尊重其他人的意見,而能虛心接受。

        多數參與者常能有這樣的態度和處理方式,才使得像維基百科這樣的多人共同協作成為可能,即使眾人意見紛歧,也能一步一步往正面發展而不是一團亂。

        寫到這裡,覺得這些好像只是老生常談,而且也不算是網路世界特有的東西,就當作是野人獻曝好了。


*進一步閱讀:維基百科的善意推定說明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5%96%84%E6%84%8F%E6%8E%A8%E5%AE%9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faar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