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以前我並沒有搞懂這個事件,前一陣要教這段才仔細注意,才發現這件事如同很多近代史事一樣,和我們課本上學的東西差很多。

1911年的保路運動,它百年來擁有的光芒,大多是在它間接促成了同年辛亥革命成功。但也因此,正面的「反抗清暴政」這個大帽子就戴在它頭上了。記得以前中學課本大概是說:「鐵路國有政策原本構想無可厚非,但實行賠償股東的方式引發不滿,而產生保路運動,因派兵入四川鎮壓此造成湖北空虛而武昌起義成功。」這個描述雖然沒太多錯誤,但也隱藏了很多實際上發生的事情,以下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個事件。

清朝末年時,西方開始發展的火車也傳到中國來,開始時,是西方人熱衷於蓋鐵路(早期中國很多人因風水問題而反對)許多國家、企業取得了鐵路修築權,並出資建築,成效不錯,蓋了幾條重要的鐵路並開始成功營利,證明鐵路在中國很有發展前途,但也因此,這些鐵路的所有權大多掌握在外國人的手上。

到了晚清最後十年,包括國家和民眾開始覺得不妥,於是展開了「收回路礦運動」,路就是指鐵路(礦是指一些礦場),朝廷方面,用錢買回了幾條鐵路的所有權,但因為那時每年清朝要付甲午戰爭、八國聯軍等的大筆賠款,財政拮据,所以大部分還得再跟外國借錢來贖鐵路(而借錢常需要拿國家的某些東西去抵押),其結果,雖然贏回了面子,但其實常常反而丟失更多其他利權。而晚清人民也開始有國家意識,有人開始想要捐錢贖回鐵路等等。

後來,大家開始把注意力,放到未來將建的鐵路,認為與其這麼花錢去贖已蓋好的鐵路,不如未來的鐵路都由中國人自己來建,這樣不僅能蓋更多鐵路有助於國家經濟,利權也不至於外流,後來著名的詹天佑蓋好的京張鐵路,就是第一條國人自蓋的鐵路,但僅僅是這樣一條不長(雖然工程難度是很高)的路線,也是國家拼全力支持(主要是袁世凱在朝中大力支持)才得以完成的,可見當時中國財力非常不足。而在這樣的運動之下,各省的紳商也開始以愛國愛鄉為號召,讓大家籌錢來蓋該省的鐵路,各個預定要建設的鐵路紛紛成立公司,並發行股票給這些籌錢的民眾,當然如果未來鐵路蓋成,有營利了,買股的民眾就理應能獲得回報。

在民眾集資預定建造的鐵路之中,粵漢(廣州到武漢)、川漢(四川成都到武漢)兩條路線最受注目,因為距離長工程浩大,且其連接中國三個重要的經濟區,影響非常大,粵漢鐵路由湖北、湖南、廣東三省士紳成立公司並籌資,而川漢鐵路,因為最主要影響四川,所以主要由四川士紳來籌款成立公司。

這樣的方式,既能讓民眾參與投資國家重要建設,又能讓鐵路權利不被外人所佔,本來該是個好的辦法,但現實卻跟理想差很多。

首先是剛提到中國人財力有限,即使在愛國心的趨使下投入,籌款能力仍然遠遠不如外國的國家或大公司,全國各地的民辦鐵路公司,幾乎都無法籌出足夠的經費,也因此很多鐵路過了數年無法開始動工,或進度非常緩慢,完工遙遙無期(相對而言,外資的鐵路蓋得都很快)對於急需建造鐵路來發展經濟的中國來說當然很不利。

其次是徵股方式的變質,原本投資鐵路應該是民眾自願投資買股,但後來卻出現強迫的狀況,例如川漢鐵路公司在四川,在官方的默許之下,把股票強攤派給一般民眾,連買不起一股的貧窮農民,也得用像「買十分之一股」的方式來參加這個「愛國」的活動,對很多下層人民來說,這就像是多一種苛捐雜稅一樣。當時川漢鐵路公司在四川,就像是總督之後「二衙門」一樣,權大勢大。

第三公司上層本身的腐敗,雖然清朝政府也很腐敗,但起碼各層級之間互相牽制,上層也多少會管,還不能爛得太明顯。但私營鐵路公司成立之後,鐵路公司成為部分地方士紳重要的新出路(科舉的廢除讓很多士紳沒了出路),當然其中也不乏真的想要好好辦鐵路的人,但其中多是鑽營分子,在很多鐵路沒有多少實際進度的情況下,這些高級幹部領薪水、報費用,過得很高興,很多幹部反而不在意鐵路是不真的要蓋。鐵路公司的資金本就不夠,在這種情形下,更是有坐吃山空之勢。

第四是川漢鐵路公司除了上述三個問題之外,幹部還搞了個大洞,就是有幹部拿公司經費之中的250萬兩去上海炒股票(當時上海只有外國公司股票,沒有中國公司),買了很多投機性高價格亂漲的橡膠公司股票,但不幸在1909年發生中國第一次股災,即橡膠泡沫事件,這些投機股大跌,不僅造成中國金融大亂。也造成川漢鐵路公司投入的錢血本無歸,出現了250萬兩的大虧空,這事一開始只有上層少數人知道隱暪,不願聲張。而這筆錢也成為後來保路運動的關鍵。

因為民辦鐵路雖然原本的立意良好,卻變成嚴重的問題,因此清朝政府試圖主動來解決問題,當時主政者溥儀的爸爸聶政王載澧,決定任用幹練的盛宣懷(他是晚清著名的商人實業家)為郵傳部長,盛宣懷也有志於處理此事,推出了鐵路國有政策。鐵路國有政策的原則就是將這些民辦公司的股票收購為國有,然後由國家來繼續推動鐵路建設,不僅能讓鐵路順利建設,也要解決民辦公司腐敗及強迫入股的弊端。

鐵路國有的兩個問題,一是清朝也沒那麼多錢,所以實際上還是得向國外借錢來蓋,但國家的力量較強,可以跟國外談較好的條件來借錢,當時盛宣懷已向英法德美達成借款協議,獲得了還不錯的條件(沒有賠上什麼利權),要用該款項來蓋川漢鐵路。二是公司國有化需賠償股東的問題,當時有國家出資買回股票,以及讓股東直接把公司股票換成國家股票兩種方式。

在多數的民辦鐵路中,這兩個問題並未成為問題,因為很多地方人士,自己也了解私營鐵路公司的問題,而且國家買回或換國家股票對一般股東來說,其實沒什麼利益損失,或者其實可能是有利的。(因為原本鐵路完成遙遙無期,內部又虧損,股票以後到底能有多少價值很難說)但在川漢和粵漢兩線,地方士紳為主的股東反彈,有人認為國家與民爭利,有人認為國家向國外借錢是出賣國家權利,有人認為賠償價錢不公等等。

這也就是保路運動的開始,在四川、湖南、廣東,都有士紳對鐵路國有政策提出反彈,甚至集會抗議,而盛宣懷則以各種方式,或透過地方督撫與地方士紳溝通,或提出比較好的條件,在一連串的溝通之下,湖南、廣東的保路運動逐漸平息,股東們接受了國有政策及國家提出的條件,但問題出在四川,川漢鐵路公司因為幹部亂搞,虧空了250萬兩,這些幹部們一開始還觀望,而沒像湖南廣東那樣激烈反對國有政策,就是因為有人希望,如果政府的收購,能解決這個虧空就好了。但精明的盛宣懷,很快就拒絕了這樣的希望,認為錢是公司幹部自己虧的,怎能讓全國人民買帳。這下子,這些幹部們發現問題大了,鐵路國有,不僅虧空不能解決,而且之前他們搞得一堆爛帳這回大概都要被查出來了。

這時,真正的四川保路運動才要開始真刀真槍上演,川漢鐵路公司的股東士紳們,開始大力反對鐵路國有政策:一、首先強調侵害民利,也因為鐵路公司讓大批人民強迫入股,股東人數多,所以直接講成侵害「四川七千萬人民」的權利,聽起來更加有力,然後再強調盛宣懷給湖南廣東的條件比較好(實際上問題在於這些人自己虧空掉的),明顯把四川人當次等人,用以激起四川人的愛鄉情緒。二、強調國有政策賣國,強力主張跟外國借錢修路是賣國的行為,把原屬於地方人民的利權送給外國,盛宣懷是賣國賊。三、強打「憲政牌」:立憲運動是晚清推行的政治運動,先在地方民選出諮議局、進一步選出中央的資政院,主要成員都由地方士紳當選,當時按規定這兩者只是「諮詢機構」,而非「立法機構」,因此其實並未有實權,但一般而言地方督撫或政府還是會重視其意見。(士紳與官共治本來就是中國傳統的特色)但四川士紳們,以資政院並未通過川漢鐵路借款為由,認為盛宣懷借款是「違憲」,這就引起更多人(包括四川諮議局議員)尤其立憲派的支持。四、打「祖宗牌」,因為民辦鐵路是光緒時的政策,所以攻擊盛宣懷現在要鐵路國有是改祖宗之法。(因此,有趣的是他們後來一度拿著光緒的照片上街遊行抗議)

之後,也經過官方(包括夾在中間較軟弱的四川總督,還有在京的四川官員)和民間(以士紳為代表)的談判討論,上層也提出較好的條件,但始終無法達成共識。(主要卡在那虧空的250萬兩)

於是在一次股東大會上,幹部們各個慷慨陳詞,痛罵盛宣懷賣國誤國,欺壓四川人,一些士紳(諮議局議長在內)也上台激動發言(其中其實有些革命黨員、反清會黨混在其中,趁機鼓動大家的反政府情緒)雖然,其實鐵路國有政策是要讓鐵路真正進行,並且解除強行攤派對一般民眾的負擔,對一般中層股東也是有利無害的,只有那些上層幹部才真正權益有損。但在大會上,在座者受氣氛感染都同仇敵愾(聽說連來維持秩序的官方人員都跟著大罵盛宣懷)於是「保路同志會」成立了,開始進一步地活動。

組織成立之後,反鐵路國有反盛懷的強烈輿論從成都開始很快向外傳開(舉辦演講、集會來號召一般民眾)而在溝通過程中,日漸激烈,一些想要居中協調的幾個四川在京官員,還有公司中少數真正有在做事,實際負責從湖北宜昌開始蓋鐵路(雖然只蓋了20公里)的幹部李稷勛等都被這些支持保路的四川人鬥臭。

對於一開始發起保路運動地方士紳來說,重點是希望透過群眾運動,迫使清朝中央屈服,接受他們的條件,或是停止國有化,並不希望過激行為的產生(革命黨人則相反),但隨著反中央,反盛宣懷情緒的累積,運動已非一開始能控制,逐漸發展到罷課、罷市。後來原本較溫和較同情保路的總督趙爾豐也被迫要強硬應付,後來擦槍走火(一說有會黨或革命黨鼓動)造成數十人死傷的成都血案,運動的激烈化就一發不可收拾。

接著保路的「同志軍」成立,會黨及革命也趁機起事,四川遍地戰火,本地軍隊(也因為同鄉比較多)無法順利鎮壓,因而由湖北派兵入四川,結果軍隊剛到四川,武昌起義已經爆發,帶兵的端方還因為軍餉晚兩天才到而被手下軍隊殺死。

武昌起義之後,各省響應,清政府為了要想要保命,於是只好順從「民意」,把盛宣懷革職,永不錄用。(當時還有很多官員和資政院議員要求「殺盛宣懷懷以謝天下」)盛宣懷在國內待不下去,只能靠外國公使之助逃到日本去。但眨了盛宣懷,還是救不了清朝,清朝雖有諸多不是,但最後卻亡於要推行一個對國家和多數人民有利,對少數人有害的政策,說來還真是諷刺。

後來,民國成立之後,民國政府還是實行了「賣國賊盛宣懷」推的鐵路國有(當時國父孫中山規畫建設鐵路,也是一樣是準備向外國借錢),而且賠償條件並沒有比較好,也沒有幫川漢鐵路公司補虧空,但四川人到此時,已經沒有之前的激情(一部分是革命黨挑起的)而接受了,但民國政府長期分裂,內憂外患,根本沒有辦法蓋困難度高的川漢鐵路,很多應支付給股東的款項後來更是空頭支票沒有支付,這些當初拼命保路的股東不知後來有何感想。

這條川漢鐵路(宜昌、經長江三峽一帶、萬縣、重慶到成都),經過這保路運動一折騰,一直到前年(2010)底宜萬鐵路通車,才算大致完工。(不過嚴格說來,萬縣-重慶段還要等後年重慶萬縣城際鐵路才算完成)離保路運動1911年,差不多是100年的時光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faar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