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到一種投資基金的方式,看到一些熱門基金近期的優厚報酬或是專家推薦就下去買,想的是買了就會賺大錢,卻沒想到一下就損失慘重,然後不知該如何是好,有人在慌亂中慘賠殺出,有人甚至因擔心而影響到日常生活。

        這樣的買基金方式,即使買到好基金,也很可能因為風險評估錯誤而失敗,甚至帶來很嚴重的損害,因此比起挑好的基金,評估並挑選適合自己風險的基金以及應對策略才是投資基金的第一步。


        風險二字其實定義很多很不明確,也有很多學者試圖用一些數值(例如β值),想要準確算出
一項投資的風險,但目前為止尚無一定論的說法。本文先簡單把風險定義為,「不確定的可能損失」。而「風險的大小」,則同時要考慮可能損失的機會大小,以及可能損失的數量大小。以下就依序介紹投資基金風險的相關問題。

一、報酬和風險是分不開的:

        任何一種投資都是有風險的,正是因為有損失的可能,才使得投資者會得到平均高於定存以上的投資報酬,正所謂天下沒白吃的午餐。

        由於投資市場是一個自由市場,任何一個報酬高但風險低的投資管道,都會因此吸引大量投入,讓它的價格上漲,上漲的價格,會使得後來的投資者的預期報酬降低,虧損風險增加,直到它達到合理的報酬與風險為止。

       當然會一些特別厲害的投資者或投機套利者,可以在投資市場中,找到低風險高報酬的投資標的或方式,像現在的世界首富巴菲特,有能力可以找到一些價值被低估的股票,在類似的風險下獲得較高的預期報酬。

        但投資人先不要心存僥倖,假設自己靠學習就能變成巴菲特之流的高手,這樣絕對會安全許多,首先還是必須先認清,要追求高報酬就會有高風險。


二、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度:

       了解報酬與風險密不可分的道理以後,首先應該從自己的風險承受度下手了解,應該如何估量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呢?先想想一個最簡單的問題:我可以損失多少?損失多少以上我會影響到我的日常生活?(不論是實際用度或心理上)。

        這個問題,可能每個人的答案和情況都不同,有些人也許不希望損失超過某個數字(例如十萬元),有人不希望自己的資產虧損某個比例以上(例如20%),有人可能是三年後需要用錢,因此中間跌多少無所謂,但三年後不能損失超過5%。

        不管情況是那一種,重要的是,一定要仔細設身處地去想,不要想當然爾地認為自己年輕或還有收入所以可以是積極型,可以承受很多損失,到時候看到錢真的少了這麼多時,可能又受不了,剛開始時,寧可估保守一點,也不要超過自己的承受度。

        再來就是估計自己的風險承受度時,儘可能精確一點,像是「穩健偏積極」這種模擬兩可的說法就沒什麼意義(不客氣地說,這種說法,就好像在說「我想賺大錢,但是又希望投資很穩健不會虧很多」,天下沒有這種好事的。假如自己覺得光靠假設預想太不精確,也可以去作一些風險承受的問券(一些銀行投顧網站應該會有)作輔助。另外就是後面會進一步說明基金的各種風險,也許讀了之後有助於再更精確地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狀況。

       把自己的風險承受度搞清楚了,才能在評估一支基金或整個組合的風險之後,確認是不是適合自己。


三、基金投資風險的來源及評估方式:

        以下先介紹基金投資的幾個風險(不確定的損失),因為基金的特性,就是通常會投資數十支股票(或債券、reits等),因此單一票券的風險幾乎是可以忽略。

        基金的虧損風險主要來自下面四個方面:

1、所投資的整體市場波動(下跌)的風險:
 
       這點應該很容易理解,例如買印度基金,風險會來自於印度股市下跌的可能。整體市場一般我們是用大盤指數來作為參考值。

2、基金表現比大盤差的風險:

        市場上的基金,永遠有表現比大盤好的和表現比盤差的(而且因為內扣費用的關係,輸大盤的常常比較多),儘管有各種選好基金的招數,但不代表能預先選出未來表現好的基金,因此買基金需要負擔操作不佳的風險。

3、買賣時間點不佳的風險:

        一個市場或基金可能整體表現不差,但因一個投資者無法事先預期一個市場的低點和高點在那裡,來決定買入賣出時間點,加上有時投資期間過短,因此追高殺低,就可能造成,買對基金卻虧錢的情形。這個風險就和投資策略、時間,而非基金的選擇有關。

4、匯率風險:因為基金投資地區貨幣(不是計價貨幣)相對於台幣貶值而造成的損失。匯率風險是個不容易處理的風險,也許有機會再寫文章探討。


四、評估基金的風險

        在風險在評估基金的時候,較好的方式從整體市場風險這下手。因為一般而言,整體市場的歷史資料大多比較完善,因此較易評估,同時這點一般而言也是影響基金風險的最主要因素。(貨幣基金是例外,匯率風險最重要,可參見之前的這篇文章

        舉例而言。假如有投資者A先生,他評估自己的狀況是想投資基金一年,不希望總損失超過20%,他看到報紙上推薦新興市場很有發展潛力,想買一支新興市場基金,估且先不論看報紙就買這點有沒問題,這時應先去找相關指數(以這個例子是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歷史資料,評估新興市場股市的波動風險狀況。因為重視的是虧損風險,所以首先應該把它表現最差的幾個年分找出來,他發現雖然近幾年新興市場股市的表現都不錯,但有好幾年,下跌的幅度都大於20%,像是1998年時下跌了25.3%,在2000年下跌30.6%。

        整體市場都如此了,再加上主動基金操作的風險、匯率風險及投入時間的風險就更高了,因此很明顯地,直接單筆購買新興市場基金對他來說風險過大,並不適合他。

        那麼,是否就真的不適合買這支基金,非得必須換風險更小報酬也更小的基金呢?這其實未必。因為其實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可以降低風險。


五、減小投資基金的風險的方式:

        如前所述,要減小基金風險最簡單的方式當然就是換風險低但預期報酬也低的基金,但這並不是唯一的辦法。以下就介紹一下其他的可能方式:

1、用指數型基金取代主動型基金:這個方式可以將經理人主動操作的不確定因素去除,同時省下每年不少的內扣費用,指數投資的好處很多,可以進一步參見綠角的這篇文章

2、減少投入比例:

         在發現某一基金可能的損失超過自己的承受度,但還是想買時,一個方式就是減少投入比例,例如前述的A先生,只把要投資的錢的一半去買想買的新興市場基金,剩下的一半放台幣定存,這樣一年的整體損失就有非常大的機會(除非新興市場出現超越歷史記錄的嚴重下跌或基金操作奇爛)控制在20%以下,符合他的需求。但這種方式會讓整體的投資效率變差(因另一半放在預期報酬低的定存)

3、透過資產配置降低風險。
     
        資產配置,簡單地說就是透過搭配彼此相關性較低的投資標的,達成降低風險的效果。
配合前述所說的降低投資資比例,如果能配合其他類的投資而不是定存,會有利於在降低風險的同時,不致於減低過多的報酬率。

        以A先生的例子為例,如果買50%的新興市場基金、再買50%的美國公債(這裡以雷曼兄弟整體債券指數為參考指標)指數基金。在近期新興市場最慘的2000年(該年債券指數上昇11.6%),他的整體配置也僅損失9.5%,這樣的結果雖然因為像2000年這樣股跌債昇的情形不是必然(股債間的長期相關性大概是0左右,而不是很高的負值),所以應更保守看待,但距離20%的風承受度的確有一段距離,所以風險符合A先生的需求,甚至可以仔細考量之後,把調整比例到60%的新興市場配合40%美國公債也是合理與夠安全的。

        資產配置是個大學問,更多類型而適當的資產配合(需要更複雜的計算)可能會達到更好的效果,在這裡就暫不詳述。

4、運用定期定額。

        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因為資金分批投入,使得投入成本受到投入時機的影響減低,因此首先可以有效地降低前述第三項,買賣點的不佳的風險。

        至於針對整體市場的風險方面,因為定期定額的平均投入資金時間,會只有單筆投入的一半,因此實際上的損失風險也會平均只有約一半左右。例如在2000年初定期定額買新興市場基金,以最後投入錢數相等的情況來說,最後損失的情況大約是單筆的一半約15%。

        但必須注意的是,這個減少風險效果只是平均而言,而不是必然如此的,如果剛好購買的期間(如一年)該市場的走勢是先漲再跌,則定期定額的避險效果會很差甚至反而損失更多,反之若是走勢是先跌再漲,定期定額效果就很好,甚至有轉虧為盈的可能。

       定期定額雖能減少風險,但如前所述,使用定期定額的平均資金投入時間較小,因此預期平均報酬也會較單筆為低。

5、設定停損。

        假如A先生看了以上的幾個方法,因為覺得會拉低預期報酬,因此都不想採用,但又不能承受損失過20%,這種情形就只好設停損了,預先決定在損失到達20%(含手續費在內),的時候,就立刻賣出基金(為求保險也可以設近一點如-18%,以免賣掉的當天又跌)。

        這個方法很簡單明瞭,可以將損失的風險控制在某個程度以下,但這樣的策略所促成的短期進出,可能會增加因買高賣低而損失的機會,同時,因為基金的手續費並不低,頻繁的短期出入增加了固定成本的支出。因此這種方式僅比較適用於原本即是較短期投資(例如像A先生本就只投資一年),或者持續下跌風險較高的單一產業、國家基金。

6、拉長投資時間:

        多數的市場,短期的波動程度都大於長期。以A先生為例,目標是一年的新興市場投資,因此可以得到一個大致的一年期的最高風險(一年下跌30%左右)和機會(十年內大概有3年左右是下跌的)。但這個市場在更短期(例如三個月)有可能跌得更快,下跌的機會也更高。

        反過來說如果拉長投資的時間,投資的波動也會減小,如果以兩年期來說,持續投資兩年仍為負的機會較低,近十年中最慘的兩年(2000-2001)的平均年報酬率是-16.5(雖然總和比一年要多)如果把時間拉得更長(如五年),虧損的機會還會變得更小。

        但需要注意的是拉長時間的策略,應運用在較大範圍市場的基金,因為單一國家、單一產業,沒人可以確定未來是不是會長期經濟走弱,拉長時間就不一定能確實降低風險。因此即使要投資這樣的基金,也應配合資產配置來作調整。

六、風險估計方式的限制

        最後要指出的是,本文提供的風險估算方法只是一種方法,它也不是絕對準確可以把所有的風險都算出,不準的因素包括:

1、歷史資料可以參考,但不見得可以預測未來,尤其當資料的年數不夠多的時候更要潢意,大範圍的市場如此,單一國家的走勢則更是如此,不可不慎。

2、資料以一年為單位的時候,沒有去考慮在非年初買入的投資者,因此實際上同樣持有一年的投資者也有可能會面臨更大的風險。

3、主動型基金附加的操作風險雖亦可由基金的歷史資料和β值(註)來估計,但基金的歷史資料量年數常不及指數,能參考的空間更低。

        因此在考量估算風險時,應較估算的風險再多保留一些空間,以免造成最後損失仍超過自身所能承擔的風險。


(註)β= 兩者return的相關係數/大盤標準差的平方。代表的是基金和大盤表現之間的相關性。

*相關文章:
初學基金理財的問題與建議示意圖
二十個基金理財不適當的觀念(上)
二十個基金理財不適當的觀念(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faar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