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端午節、祭孔、中醫、漢字、之後,最近又傳出韓國將要用「書藝」(即書法)申請世界遺產的新聞

         消息傳出,就像以往幾次一樣,海峽兩岸的鄉民(大陸應該不叫鄉民吧,用網民好了)又同聲遣責,認為為韓國又再一次要搶我們的文化遺產了,兩岸網民的意見大概要在這個時候才會意見比較一致。

本篇簡單說說對這個主題以及世界遺產相關的看法。


       聽到一個消息,該先就消息的可靠性來看吧,這類消息,通常來源是大陸的新聞媒體較多,不過姑且不要過度光從以來源就懷疑可靠性,先從消息的內容下手。

        這幾項被討論到的無形文化資產,其實嚴格地說來,並不是真正屬於聯合國的「世界遺產」的一部分(世界遺產是以實際事物景觀為主),而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但在華語世界的行文中,常常被視為世界遺產的一部分,而用這四個字來含括它),該項名錄,為每兩年申請一次,如果由單一國家申請,則
一次只能申請一項,目前所確知的,是2005年韓國拿江陵端午祭申請,並且通過了。之後2007年的申請和通過名單都還未問世。

       然而,這一兩年來就傳說韓國要拿祭孔
、漢字、韓醫、書法去申請,這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有些項目是誤傳,有些是真的,另一種可能就是,從2007到2013的申
請項目,中國的新聞報導都幫韓國人設想安排好了。

       因為不懂韓文,也沒有進一步除了網上消息的可靠資料,因此消息真假的問題就先到此為止。

       既然2007之後的申請尚未公布,就先來看比較確定的2005吧,一堆人看到江陵端午祭申請成功,就覺得中華文化中,有幾千年歷史的端午節被搶走了。

       但是,江陵端午祭和中國的端午節除了時間接近且名稱相似之外,包括起源和活動內容的相關性都很低。聯合國教開文組織也從來沒有說過,會因為江陵端午祭申請到了,就代表中國的端午節就不能申請(像名稱類似的木卡姆音樂,亞塞拜然、伊拉克都申請通過了中國也申請通過了) 根本沒有什麼搶不搶的問題。

       所以大家會那麼在意,似乎是過於重視「國家」對於文化的「所有權」,而不是文化遺產的本身的價值所在。新聞中的戴小京講到的:「如果書法沒有了,申了遺又能怎樣?」其實相當中肯,重點不是那個國家申遺成功了沒,而是有價值的東西有沒有保留下來,並被發揚光大下去。

        對於「世界遺產」或是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來說,重要的是有有價值的東西是否還保存下來,誰先發明其實無關緊要, 例如不會有人說佛教是印度發明的,建築形式又有受中國影響,所以你日本拿東大寺去申遺是不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不會因為聽少數韓國人虎爛它的歷史起源,就隨便去通過一個沒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東西。(舉祭孔為例,韓國的保存狀況的確勝過中國和台灣,學者要研究祭孔都要去韓國參考)

       除了好東西在不在保存的好不好之外,當然也要看,有好東西政府和社會大眾夠不夠重視,中國一堆好東西在文革都毀光了,現在也過度搞觀光而破壞了很多遺產,在台灣,很多有文化價值的東西也還不夠受重視,在韓國當然很多的重視不見得是真為文化,而是民族主義或是文化產業經濟利益的東西,但起碼人家有在重視,這還是值得學習的地方。

      總之,與其隨著人家起舞,吵什麼東西是誰發明的,還不如真正去理解一些文化遺產在現在社會中的價值,真正去重視它,至於申請世界遺產,能自己申請到當然很值得高興,別人如果有類似的好東西申請去了,也沒什麼好怨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faar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